新能源变革的征途
人类历史上,通过技术进步和变革,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1770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机器动力时代;1880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力工业时代;1950年,固态电子元件发明,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每一次工业革命,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使人类发展突破了阶段性瓶颈,进入到更宽广的世界。纵观以往,前两次革命的技术突破都来自动力领域,人类分别驾驭了蒸汽动力和电力,工业生产规模和日常活动范围空前扩大。第三次革命的技术突破来自信息通信技术,使人们的信息交换成本极大降低,世界变得扁平。
米兰体育成立十多年来,在新能源中的研发、生产和施工方面形成可观规模,并完成了多项大型新能源工程的建设。
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以什么条件为突破,又在何时到来?
前三次工业革命所消耗的实体能量,主要来自燃烧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危机,通过新能源替代和引领,倒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那么,新能源的生产和利用真的能够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吗?目前来看还不确定。下面将花点篇幅,对比一下新能源变革的特点和条件,与前三次工业革命质变因素的相同和不同点,以更好地理解和展望新能源变革将走过的征途。
首先是相同点,以新的能源生产和应用技术发展为推动的新能源变革,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同,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战略和变革意义,称得上是彻底的革命。人类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以新旧生产方式的更替为核心,蒸汽机代替了人力,电气化取代了机械化,微电子开拓了信息时代。每一次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释放都是革命性的。新能源革命着眼于工业时代的能源变革,旨在以太阳能、风能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能源,这不仅仅是能源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也是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其深刻影响力足以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匹敌。
但是这一场新能源的变革也面临着挑战,且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存在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首先,被动性与主动性。新能源的变革动力与资源、环境危机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倒逼压力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资源、环境压力没有大到不得不改变的程度,还有苟延残喘的空间,或者说出现了暂时的缓解,都会影响到这场变革的持续推动力,倒逼式的压力传导路径决定了这是一场被动的变革。比如,上上下下都说要防污染抓治理,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只污染不治理、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治理和改变十分滞后。低碳发展和新能源变革,要求米兰体育在前几次工业革命所取得物质积累与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对既有的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变革,随之而来的将是自我革命和牺牲的“阵痛”,如成本的增加、落后产能的淘汰、消费主义的抑制等等。
而以往的工业革命与之不同,具有主动性的特征,比如蒸汽机革命的爆发,以及电气化变革,都增强了人类社会对煤炭、石油、钢铁、原材料以及土地等资源的利用能力,进而扩大了消耗、增加了排放。这种扩张有利于人类以更快速度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性,从而增加了人类的满足感。信息革命更是如此,通过技术便利,促进互联互通,使得短时间内人类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世界扁平化,从单点连接到多点互通,改变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多重维度,扩充了知识半径,增强了人类掌握和运用资源的能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其结果是,前三次工业革命正是因为其主动性、增量化和扩张性的特点,使其具有天然的内生推动力,好比多米诺骨牌倒下第一张,其后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而被动化变革的特点,来自于不得不为之的倒逼式压力传导,新能源变革所对应的外部压力,如气候和环境压力等,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公地悲剧”中,人人嫌弃雾霾和污染,但却没有人愿意为此压抑和改变自身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洁净的空气、清洁的能源等成了稀缺的“公共品”,有生产条件的企业供给意愿不足,因为供给这些产品所获得的内在化收益远远小于社会效益。要改变这些“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情况,只能依靠政府出场。政府所能利用的,是行政化的政策命令,以及税收或补贴等财税手段。为了实现化石能源的“换血”,国家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颁布相关促进政策、推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实施考核机制等,同时,还推出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内生竞争力,如可再生能源电价、分布式光伏补贴等。但是,这些政策工具的拿捏和效率往往不好把握。这也是无锡尚德等企业倒下后很多市场声音指责“光伏是政府吹大的泡沫”的原因。而且,依靠持续输血才能存活的行业本质上说并不具有真实的价值,这也将对政府政策实施效率和退出机制提出拷问。